一、什么是穴位埋线?
穴位埋线疗法由埋藏疗法发展而来,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特定的穴位,将不同型号的可吸收缝合线埋入穴位,通过可吸收缝合线对所埋入部位的持续性刺激,达到疗疾保健强身的一种外治法。
二、穴位埋线的六大特征
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和经络学说为指导,以可吸收缝合线为载体,以埋线针为主导,以穴位为媒介,以长效针感为核心,以主治慢性顽固病为主体。
三、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
《黄帝内经》云“久病者……深而久留之”。根据患者不同情况,将线体埋入所需穴位,代替针灸针,延长穴位刺激时间,增强治疗效果。它具有协调脏腑、平衡阴阳;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;补虚泻实、扶正祛邪;打通三焦、健脾祛湿等作用。
四、穴位埋线的适应证
适应症广泛,基本涵括了所有针灸科治疗病种。其中疗效尤为突出的病种有:慢性功能性疾病,如慢性胃病、腹泻、便秘等。免疫性疾病,如过敏性哮喘、变应性鼻炎、慢性疲劳等。代谢性疾病,如肥胖、血脂异常、脂肪肝等。各种疼痛类疾病,如慢性肌肉劳损、痛经等。
五、穴位埋线的5大优势
1. 原理科学:将可吸收缝合线埋入特定穴位,24小时温和刺激经络,调节脏腑功能,加速代谢,抑制旺盛食欲。
2. 效果显著:一次操作,效果持续10-14天,相当于长期针灸!促进局部脂肪分解,尤其适合腰腹、大腿等顽固部位。
3. 安全无痛:微创操作,专业医师操作,安全可靠。线体可被人体自然吸收,无残留。
4. 标本兼治:不止减重,更调理内分泌,改善便秘、乏力等亚健康状态,由内而外焕发活力。
5. 省时省力:无需每天针灸,定期操作即可,轻松融入现代生活。
六、注意事项
1. 治疗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不沾水,不进行剧烈运动。
2. 治疗后局部淤青、轻度疼痛、酸胀感属于正常现象,2-3天可缓解。
3. 术后饮食忌辛辣(辣椒、酒等)、海鲜以及高脂饮食等,避免刺激炎症或影响线体吸收,减重者,额外注意禁食甜品、油炸及冷饮等。
4. 穴位埋线后特殊情况会出现过敏的现象,即对可吸收线发生过敏的现象,表现为埋线1-2周后穴位出现硬结,伴有红肿热痛等过敏反应出现,这种情况是属于患者个人过敏体质原因造成,需及时找医生作相应处理。
5. 每日空腹称重,养成习惯。